第1096章 丁忧_唐朝好地主:天子元从
笔趣阁 > 唐朝好地主:天子元从 > 第1096章 丁忧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096章 丁忧

  带着妻妾儿女,接上四个姐妹,还去接上了永安坊大嫂一家,一路往家赶。

  武怀玉让大家坐车马回,他骑上马先赶回去。

  一路快马加鞭赶回龙桥,

  武家圆堡前已经到处是闻讯而来的乡民,大家都是自发来送宋国太夫人的,到处都是素白。

  老武看到怀玉赶回来,“你娘走的很安详,没受苦,”

  “她以前跟着我吃了许多苦,这十来年沾你们光也享福了,如今寿到了,走了。”

  老武很平静的跟儿子说着这些,

  “昨个她还跟我说中秋节时要去长安,看望孙儿孙女们,”

  武怀玉去看母亲最后一面。

  已经收敛过,老太太换了寿衣,很干脆安祥的躺在那,

  “你娘年过七十,走的又没半点痛苦,这是喜丧呢,别难过,人都有这一天。我以为我会走在前头,没想到她突然走了。”老武看着相伴一生的妻子感叹道。

  樊玄符和大嫂程氏以及大姐玉娥她们也回来了,

  儿媳、女儿们哭哭啼啼,

  而孙儿孙女、外孙女孙女们,大些的知道武柳氏这是走了,想起她的慈祥疼人,忍不住跟着哭,

  而小点的还不懂是怎么回事,只是看到母亲哭,便也跟着哭。

  武怀玉走出去,

  来的人越来越多,大哥不在家,他就得出面招待。

  武家在三原虽也才落户二十来年,可在这里人脉关系向来不错,以前老武只是禁军小军官时,跟清河一带安置的元从禁军们关系挺好,后来武怀玉兄弟发达了,老武跟着封爵,在这乡下当起乡贤老爷,也帮过许多乡亲百姓。

  平时出钱修桥铺路救济孤寡,青黄不接的时候借贷粮食,乡邻居们谁有个急困的时候,找上门来,老武都会帮。

  别的豪强地主喜欢趁灾借难放高利贷,兼并田地迫良为奴,武家却没这样干过。

  尤其是在三原龙桥这块,武家借给乡亲们的钱粮救急,甚至往往都不收利息,知道大家不易,借了粮食、钱帛的,有空时来武家做工帮忙,就把这借债抵了。

  在这十里八乡的,谁家有点困难找到武家,武家都帮过。

  老武和武柳氏在乡间都有乐善好施之名。

  闻听宋国太夫人过世,大家纷纷自发前来送别。

  内侍监汶山郡公张阿难也赶来了,代表皇帝前来。

  献陵赐给墓地,又赏赐陪葬品东园秘器等,

  “节哀。”

  张阿难拍了拍这个干孙的肩膀,

  “陛下让你就安心在家丁忧守丧,宋太夫人的丧事,陛下也派了礼部官吏帮忙一起,还赐了十万钱。”

  武家并不缺钱,但皇帝赏赐又不一样。

  不过武怀玉跟老武商量,不打算把丧事办的过于排场。

  “文德皇后临终前,都再三交待丧葬简便,勿得奢侈浪费。你娘的丧事也当如此,你们兄弟姐妹们生前尽到了孝,死后再守到礼就行,不必浪费。”

  老武也知道儿子在朝中身份地位,要是搞的太奢侈铺张,肯定会被人弹劾。

  “我们本也只是小民百姓而已,”

  虽说决定丧事不必太隆重,但到了如今这地位,想不风光下葬也不可能,毕竟皇帝都赐献陵墓地,赐了陪葬品。

  高祖李渊和窦皇后合葬的献陵,就葬在三原县的万寿塬上,太祖李虎的墓也是葬在此。

  之前武士彟逝世后,皇帝李世民也是赐他陪葬献陵,并配飨高祖庙庭。

  武士恪当年也是跟着李渊起兵,最后还落户渭北的元从禁军武官,如今在高祖献陵赐墓地,倒也挺好。

  礼部来了官吏,负责跟武家一起去献陵那选墓地等事宜。

  丧事依照当今礼仪,一步步的办。

  无数人前来,

  长安的那些勋戚贵族高官也都有许多人亲自赶来三原吊唁,亲自来不了的,也是派了子弟等前来,

  这场面之热闹,

  让武怀玉想到以前一个笑话,说是某局长母亲去世时,吊唁送葬的人无数,但几年后局长去世时,来者寥寥无几。

  挺现实。

  武家的如今的情况可比那局长了得,

  毕竟武怀玉啥身份,他可是三公,是宰相,是太子老师,就是武怀义那也是副大都护、都督,是县公。

  哪怕是武家老三,也是明经甲等出身的年轻县令。

  武柳氏的大女婿马周,也还是当今宰相中书令呢。

  武怀玉还有个外甥女是东宫太子良媛,一个堂妹是太子良娣,自己又是皇帝儿女亲家。

  更别说武家的那些姻亲,也都非常了得。

  因此武怀玉母亲的丧事,虽说不愿奢侈铺张,但依然隆重无比。

  三原龙桥居然大堵车马,来的人太多,这座武家出资改建的石桥,本来很宽敞的,平时也是清河南北交通的要道,

  但基本上是不会堵车的,

  可现在堵了。

  不仅龙桥堵了,

  龙桥两岸的三原县城和清河乡堡,那街道也堵了。

  武家的五环圆堡前,更是人山人海。

  感觉前来送行的都得不下十万人。

  这么多人自发前来送行,武怀玉也是让家里请来许多厨子,又叫来庄园的人过来帮厨,

  杀猪宰羊,

  准备了许多谷粟米面,

  做起了流水席招待,

  光铡面的师傅就有几十个,不停的拿大刀铡面,还有许多人负责炒臊子的,炖汤的,

  人太多,也没有桌椅板凳这些了,

  反正就是随来随吃,

  也没什么几大碗,就是咥面。

  大刀铡面配的猪肉臊子,还有羊汤。

  盆一样大的碗,满满的面和臊子,打了面就端到空地,蹲着吃。

  武家管事们忙的都冒烟了,人太多了,光是这碗面都要供应不过来了,只得不停的加人,

  增加人揉面擀面铡面,增加人煮面炖汤,

  锅灶不够,就在田地里现垒上灶架起锅,

  粮面和猪羊都不缺,武家在三原有农庄,有风车磨坊,也有养猪场,

  大家不是来吃面的,

  但武家不能慢待,

  人来了,就要送上白布,然后还得管大家吃碗面,

  不管来了多少人,都得尽量招待好。

  无数人来武家哭送,

  这场面让人惊叹,

  武怀玉也一直在招待来客,嗓子都冒烟了,

  一连几天都是如此,

  直到头七过后,才算要好点了。

  怀义和怀良兄弟俩,一个从塞北定襄赶回,一个从江南浔阳赶回,可相距遥远,接到家里报丧,再一路奔驰而回,终究还是没赶上头七。

  兄弟俩风尘仆仆赶到家,

  跪在母亲灵前痛哭一场。

  晚上,

  武怀玉兄弟三个一起披麻戴孝守灵。

  兄弟三个,都丁忧去职了。

  接替民部尚书的是唐俭,皇帝下旨,派人去益州召他回朝,任民部尚书,但没加衔入政事堂,

  接替武怀玉入政事堂的是萧瑀,

  那位宋大炮,再次以特进入政事堂参预朝政,这好像都是他第七次拜相了,堪称政坛不倒翁,哪怕一次次的被皇帝罢相,可总是还能再回来。

  接替怀义出任丰州都督、单于大都护府副大都护的是段志玄,这位毕竟是李世民的儿时伙伴之一,绝对的心腹。

  据说皇帝本有意让秦琼北上,

  但最终还是选了段志玄。

  段志玄以右卫大将军,加号镇军大将军,改封褒国公,出镇单于副大都护、丰州都督、刺史。

  夜里很安静,

  兄弟三人闲聊着,

  怀义说起塞北的事,老三则说江州浔阳的情况,

  怀良也是头次任官,上来就做县令,还是江州浔阳这么兴盛的工商码头,着实遇到了不少问题,

  好在他上任,武怀玉给他安排了不少经验丰富的幕僚随任,而且江州曾经是武怀玉世封地,他在那边也早有不少部署,

  江州的几大当地豪门,也跟武怀玉关系不错,

  武怀玉还在江州有很大的造船场,

  怀良新官上任,但有阿兄的铺路,身边又有一众经验丰富的幕僚帮衬,这官也当的还是比较顺利的,如今慢慢的也算是步入正轨。

  可谁也没料到,母亲突然病逝,他也只得丁忧去职回家守丧,

  武怀玉倒是并不在意这丁忧去职,

  他今年留在朝中再次拜相本就是意外,这半年也算做了几件实事。

  日子一下子就慢了下来。

  唐代葬礼,

  身份越高的人,越不会死后立马下葬。

  一般是三日而后敛,

  五日而殡,五月而葬。

  皇帝大行,更是七日而殡,七月而葬。

  死后三日而后敛,据说是以俟其生也。三日不生,亦不生矣。

  有不少人气绝,但并不是真的就死了,可能会死后复生,这种事史上还不少,所以就有这么个传统,死后先等三天。

  皇帝七月而葬,诸侯五月而葬,

  停灵不葬,当然不是等着死后复生,而是要营建陵寝墓室,身份尊贵者墓室自然也不会简单,这都需要时间营建,

  有些皇帝生前就开始建,甚至要建几十年。

  武柳氏的墓地是皇帝赐在献陵,规格较高,但营建也不会有太大工程,只不过停灵五月而葬,也是习俗规矩,适应她的身份。

  具体的还要请专人择定吉日。

  大唐男子下葬,需要择定子日、卯日、巳日、酉日或是戌日,而女子下葬,则要选取午日、未日、申日、丑日、亥日和辰日。

  停柩等待数月,这是习俗。

  逢七入临,亲人会在头七到七七这些逢七的日子来哭祭。

  接下来,武怀玉要在龙桥守孝三年,直到期满释服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g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g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